冬春交替
受寒冷和流感冲击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增多
近一周
这里频繁上演生死时速
接力救治的激动时刻
时针回拨至惊心动魄的一周前,住在普通病房的65岁的张大爷(化名)因肺癌晚期全身转移、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突发心跳呼吸停止,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将患者抬上转运车,转移患者过程中,为了不耽误治疗时机,张晏文医生果断飞速跨上车床,“跪”在床上为患者进行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大家紧张而有序地将患者转运至RICU。由于抢救及时,经过精心救治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
#
专家提示#
立春过后,大地开始回暖,但冷空气仍会不时袭来,迎来“倒春寒”。这一时期流感极易流行,然而,很多人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淆,忽视其严重性。实际上,流感并非普通的“小病”,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
普通感冒通常由鼻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轻微咳嗽等,一般不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而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流感患者常伴有高烧、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倦等症状,病情发展迅速,部分人群可能因并发肺炎或其他严重疾病而危及生命。
有基础病或重症患者
如何科学预防流感?
?为何高危人群需格外警惕流感?
流感对健康人群可能仅引发短期不适,但对有基础病(如糖尿病、心脏病、慢阻肺、免疫缺陷)或重症患者,可能导致肺炎、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流感相关住院病例中,约30%-50%患有慢性病。
?疫苗防护:第一道防线
1、苗类型选择
灭活疫苗(针剂):推荐首选,适合绝大多数基础病患者(包括孕妇)。
2、接种时机与注意事项
每年秋季接种,保护期约6-8个月。
?日常防护:细节决定成败
1、呼吸道防护:
在人群密集处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4小时更换一次。
咳嗽时用肘部遮挡,每日用盐水漱口清洁鼻腔。
2、手部与物品消毒:
七步洗手法(至少20秒),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消毒。
手机、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每日用75%酒精擦拭。
3、环境管理:
室内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湿度保持在40%-60%。
避免与流感患者共处一室,必要时保持2米以上距离。
?健康管理:加固身体屏障
1、基础病控制:
定时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避免擅自停药(如哮喘患者需规律使用吸入剂)。
心衰患者注意限水限盐,减少心脏负荷。
2、免疫力提升
饮食: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深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C)。
运动:每周5次轻度活动(如太极拳、散步),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以内。
睡眠: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必要时咨询医生使用助眠药物。
?药物预防与早期干预
1、
暴
露后预防:
未接种疫苗且接触流感患者后,48小时内遵医嘱服用奥司他韦(75mg/日,连用7天)。
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癫痫患者慎用。
2、症状识别与处理:
预警信号:体温持续>39℃超3天、血氧饱和度<95%、意识模糊、胸痛。
黄金72小时:疑似感染立即就诊,早期使用抗病毒药可降低重症风险80%。
?家庭与社会支持
家属防护:照料者应接种疫苗,出现感冒症状时隔离并佩戴口罩。
为便于记忆传诵,特编写以下顺口溜,供您及家人参考。
哪些人要流感高危患者?
老人小孩体质弱,保暖防护要加强。
孕妇免疫较低下,避免感染是关键。
慢性病者更需防,病情加重要不得。
预防妙招要牢记
勤洗手,戴口罩,个人卫生不可少。
勤通风,多锻炼,增强体质很重要。
合理饮食,睡眠足,身体呗儿棒病毒跑。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
既要享受春光
也要警惕流感
通过科学预防、及时治疗
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的危害
为自己和家人营造一个
安全健康的春日时光
编辑| 陈静雯
责编| 王俊苏
审校| 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