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总医院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大事记”

2024-01-18 03:40

  奋楫2023

  启航2024

  总医院人

  担当作为团结拼搏

  用实干实绩书写了

  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01

  院党委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整改重要指示要求,主动压实巡视整改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巡视整改任务见行见效,持续推动整改措施200项;完善干部聘任考核制度,加强干部培训,完成高学历专技人员行政管理岗位实践锻炼期满考核;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增设基层党总支7个、党支部11个,完成基层党总支换届选举,选优配齐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占比达92% 。

  02

  医院坚持“全国领先、天津领跑”的发展定位,获批国家建设项目,筹建国家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集中获批4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科技部国家示范基地、1个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医院在京津冀卫生应急综合演练中彰显实力担当。

  医院专病诊疗能力进一步提升,7个专科获批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授予的专科或专病培训基地,8个专科被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行业组织授予的专病诊疗国家级示范中心、高级中心、优秀单位、专科联盟等称号。

  医院统筹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完成临床医生规范性指导活动中心、大动物介入实验中心改造工程;积极推进鞍山道440号改造项目——“天开园”人才医疗保障定点体检服务建设项目,论证规划医院立体式停车设施建设。

  03

  持续推进综合类、呼吸疾病、神经疾病三个委省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组织内分泌代谢病专业、重症医学专业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申报工作。

  新增挂靠9个市级质控中心,是全市各医疗机构中市级质控中心挂靠数量最多的医院。

  医院召开“高质量发展学科人才建设工作推动会”,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新增6个学科签约成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专病研究中心”。

  加强“5+1”中心建设,以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中毒检测与救治中心建设为抓手,推动诊疗能力持续提升。

  落实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五大行动”要求,落地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流程“三改进”和“三提升”工作,开展周末节假日择期手术、成立帕金森一站式诊疗中心,关注“一老一小一急”及特殊就医人群就医需求,落实特殊患者入院“先诊疗后付费”要求,构建适老化就医环境,以评促建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04

  发挥国考“指挥棒”作用,各项指标大幅优化提升,聚焦手术管理与病历质量提升工作,出院患者手术占比32.26%、微创手术占比25.44%、四级手术占比33.08%,全面实现电子病历无纸化,通过五级电子病历省级初审工作,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案例获评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年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卓越案例。

  全年门急诊量同比增长20.26%、出院人数增长18.10%、手术增长21.4%,医院总收入同比增长11.83%。

  创新诊疗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开设“一站式专病联合门诊”11个,增设专科专病门诊36个,开设药师门诊及输血门诊等新型门诊,全面落实无假日门诊,优化夜间门诊服务。

  打造一科一策特色护理和叙事护理服务,实施五位一体的满意度测评机制,完成5个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评审,基地数量居全市第一。医院护理团队被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服务总队授予“最美志愿服务队”称号。

  05

  国家卫健委领导先后来院实地调研,听取医院专题汇报,走访重点和特色科室,指导医院难点工作。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医疗应急司、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分别对具体分管领域工作给予指导和建议。

  市委常委、市教育工委书记王旭,副市长张玲,市政协副主席王建国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栩冬,校党委书记颜华多次来院听取重点工作汇报并给予支持。

  发改委、医保局、科技局、公安局、交管局及和平区、津燃华润公司等各级领导深入医院专题调研服务医院发展,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有效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06

  承办世界智能大会“互联网+医疗健康”分论坛,打造“天总”互联网医院品牌展厅。

  发挥“互联网+”新效能,逐步形成“近下沉、远联通”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联体服务网络,完善三潭医院、二七二医院双向转诊机制,持续推进“双城”建设、和平区-总医院医联体建设,授牌京津冀及东北地区25家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模式荣获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卓越案例”。

  医院获批天津市互联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基地资质。落实国家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的要求,深化互联网诊疗服务规范管理。

  07

  医院紧抓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人才雁阵格局,新增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人、国家卫生健康突贡专家1人、海河医学学者2人、津门医学英才5人、青年医学新锐5人、天津名中医2人;入选“临床人才培养123攀登计划”22人,卓越教师3人;引进精英人才1人、特殊专项人才4人、青年学者4人。

  加大青年人才选拔与培育,遴选卓越新星20人、新世纪人才10人、青年专业技术骨干22人,博士后工作站获批博新资助1项、面上资助3项,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铜奖2项。

  落实人才项目闭环服务与管理,建立专项经费,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培训及访学交流,深入医大基础医学卓越PI合作项目过程监管,新增PI合作项目4项。

  08

  建立全国医疗系统首个医工结合临床科技转化中心和基元序构生物医用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对接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加速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联盟建设,张蔷书记任联盟联席理事长。

  邀请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义海、哈佛大学刘小乐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志刚、张清杰、顾宁等来院访问,聚焦学术前沿指导科技创新工作。

  新增获批天津市重点实验室4个,科研项目立项156项,临床试验项目立项137项。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4项,项目总数位于天津市医疗领域首位,青年基金项目数创历史新高,获批国家级重点重大类项目4项,其中张蔷教授2项,颜华教授1项,杨清1项。

  发表SCI论文548篇,其中五年平均影响因子5分以上的265篇,10分以上34篇。

  申报专利87项,已获专利36项,3项实用新型专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获批成立天津市眼健康与眼疾病研究所、天津市血液病研究所、天津市骨科创新转化研究所、天津市健康管理与促进研究所4家附设性研究所。

  09

  加快推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搬迁及升级改造工程,着力建设国家级医学教育培训特色中心,打造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

  10人获得天津市优秀住培称号,2人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市级奖项,1人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活动“英语授课能手称号”,1人荣获天津市首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竞赛甲组第一名,10人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全科团队获得全国全科教学门诊技能竞赛三等奖,为天津市唯一获奖单位;构建符合临床医学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格局,1人获天津市“故事思政”微课大赛优秀奖。

  10

  持续推进文明单位和健康促进医院创建,被市教委推选新一届天津市文明单位,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技术评估结果“优秀”,医院荣获第七届人民满意的“好医院”,积极对接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正面宣传医院改善就医服务多项举措;

  感染科获批“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部被认定为二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1名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4名专家入选“国之名医”,5名专家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9名医护分获人民满意的“十佳医务工作者”“好医生”“好护士” “岗位练兵技术能手”,眼科党支部“千里送光明”西部白内障复明行动主题党日荣获市教育系统“创最佳党日”优秀活动荣誉称号,选派21人做好新疆、西藏、甘肃、雄安新区、重庆万州5省市对口支援、援非医疗和支持经济薄弱村工作。

  启动健康科普“五进”服务行动,获批4个天津市科普基地和1个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关爱老人健康赋能》公益宣传片荣获健康中国传播作品十强,科普动画获第八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二等奖;空港医院科普作品荣获健康科普表演类一等奖,2人分获天津市科普演讲一、二等奖,11个作品荣获天津市健康科普奖项,医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提升医院文化阵地建设和“青年之家”“职工之家”建设,打造思政文化“天桥”、廉政文化“长廊”等,市红十字会授牌陈路得纪念展室“天津市生命意义博爱教育基地”;扎实推进节日慰问、退休教职工“四个一”暖心服务等工作,全年走访慰问职工195人次,优抚帮扶困难职工672人次。

  11

  切实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关于“保重症、防死亡,最大限度保障重症患者就医需求”指示精神,建立医院重症收治“6+1”专班;推动“全院一张床”统筹管理,持续发挥“强专科,强综合”疑难危重症救治优势,完善“乙类乙管”感控体系与救治保障机制,国家卫健委点名推荐保医救治的“天津模式”。

  医院积极应对发热门诊、门急诊、儿科的保医救治高峰,建立“渡高峰”专班,坚持五个“强化+统一”原则,优化管理流程、协调医疗资源、多部门通力配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12

  着力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持续推动“天总中枢”智慧管理项目。

  持续优化医疗信息流程,推动五级电子病历建设,上线升级门诊、血透、急诊等临床业务系统,推进智能化重症电子信息监护系统及手术麻醉系统建设,强化临床医疗行为管控。

  总医院天津5G智慧医疗新基建项目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六届5G应用征集大赛三等奖。

  13

  医保信息化建设便民惠民,完成“三电子两支付项目”上线,落实天津医保信息平台便民服务医保升级工作,成功上线基于医保电子凭证的医保移动支付。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医院医保运营效能,深入分析医保运行情况,强化对临床科室的培训指导和重视多部门联动,提升管理效率。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和医保法规宣传培训,建立健全医保监督管理体系,提升医保基金安全、高效、使用,守护好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

  14

  完善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再造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分析评价,对12个内控领域,梳理制度106个,流程134项。

  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财务信息化工程,上线全面预算平台,优化预算编制。

  锚定运营监管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运营数据中心建设,优化绩效考核与价值核算体系。

  完善和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对门诊楼基建等工程及项目开展控标、结算和决算审计等工作。

  加强耗材精细化管理,成立耗材管理专家委员会并完善议事规则,强化临时性耗材管理,加强资产购置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医院资产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15

  以问题为导向,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风险隐患,压实院科两级主体责任,筑牢安全底线。

  落实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风险研判、维稳预警机制,切实维护政治安全。

  签订全院安全综合责任书,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和安全综合治理,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推动隐患排查专项整改行动,构建网格化安全责任体系。

  落实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治安、危化品、消防、防汛及建筑施工等工作的监管,梳理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各类应急演练类50余项,加大对外包单位的安全监管。

  强化医疗纠纷处置与医疗风险预防管理,妥善办结历史遗留信访积案2 件;修订信访投诉管理办法,建立信访投诉工作例会制度。

  加强医院网络阵地安全建设管理,化解处理舆情隐患和举报不实信息,网络安全周开展网络安全自查专项行动,提升医院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防范线上线下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