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新闻中心  >  健康讲堂

【世界镇痛日】您的痛,我关注!重症患者如何缓解疼痛?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2-10-18 10:22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的周一定为“世界镇痛日”,我国也将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镇痛周”,旨在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关注,同时促进疼痛医学的发展,为最终解除和控制疼痛而努力奋斗。

  世界镇痛日为10月17日

  中国镇痛周为10月17日-23日

  世界抗痛年2022年10月-2023年10月

  今年活动主题为

  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伴有紧张、不安,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2003年世界疼痛大会正式提出:疼痛是一种疾病,是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谢克亮表示,疼痛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十分常见,因为ICU患者常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原发疾病、手术、创伤、烧伤、癌性疼痛和翻身造成的疼痛刺激;隐匿性疼痛如气管插管、伤口护理、引流管拔除,以及导管插入等相关治疗操作造成的刺激;ICU的持续噪音、灯光刺激、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等造成患者睡眠障碍;患者受到病房环境的影响,对自身疾病和生命的担忧,对诊断与治疗措施的不了解与恐惧等,都会造成焦虑情绪加剧;疼痛、失眠、经鼻或经口的各种插管、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惧感,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管道限制等,会让患者躁动。

  因此,镇痛与镇静等舒适化人文诊疗理念是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镇痛镇静可以发挥多项作用:

  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躁动,甚至谵妄的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刺激,以及不良刺激造成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消除或减轻疼痛以及不适感减轻器官应激负荷、保护器官储备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帮助和改善患者睡眠,诱导遗忘,从而减少或消除患者对其在ICU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

  谢克亮主任表示,镇痛镇静是器官化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镇痛镇静可以消除或减轻疼痛与躯体不适、改善睡眠质量、诱导遗忘、减轻或消除焦虑与躁动、降低代谢率、减少氧耗、做到安全舒适、保护器官功能。

  谢克亮主任带领团队在重症患者无痛舒适化诊疗方面做了系列工作,他的博士后导师、世界重症医学联盟主席Vincent JL教授于2016年提出了重症患者诊疗的eCASH理念,即早期舒适化、使用镇痛、最小化镇静、最大化人文关怀的缩写,eCASH理念提倡的镇痛原则是个体化镇痛与多模式镇痛,其终极目标是为ICU患者实现全程舒适化。

  个体化镇痛

  《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推荐实施镇痛镇静治疗前后,应该常规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器官储备能力,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确定最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最小的不良反应与最佳的疗效。实施器官功能导向的个体化镇静,即针对不同病症的疼痛,选择不同药物。

  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需要评估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因,选择对循环影响相对较小的镇痛镇静药物,并在镇痛镇静同时积极处理循环问题;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积极评估肝肾功能,并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其剂量、给药方式,同时根据肝肾功能情况对药物的剂量进行及时调整;对于呼吸功能衰竭而自主呼吸代偿性驱动很强的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镇痛镇静深度,尽可能减少患者的自主呼吸驱动、减少对肺组织的牵张损伤。

  需要依据患者的器官功能状态设定动态的镇静目标,针对处于器官功能“失代偿期”的患者,要降低代谢与氧耗,改善氧供需平衡,实现器官功能保护;而对于器官功能“代偿期”的患者,要抑制躁动,预防意外拔管,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其器官功能的恢复。

  多模式镇痛理念

  多模式镇痛是指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由于这些药物或方法作用机制不同而互补,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同时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少,从而达到不良反应降低,以及最大化的效应/副作用比,多模式镇痛是ICU镇痛的大势所趋。多模式镇痛则是以阿片类药物为基础,通过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除镇静药外,ICU还可通过给患者按摩、音乐疗法、冷疗法等方法,使患者充分放松,从而减轻诊疗操作与非诊疗操作过程中的疼痛。

  随着镇痛技术与新的镇痛药物不断出现,多模式镇痛也将进入新时代。多模式镇痛在ICU患者诊疗中的应用离不开基础疾病的诊治,个体化疼痛管理。根据不同疾病特点,选择最合适患者的疾病特征的药物,以及恰当的给药方式,实施个体化的镇痛镇静策略,希望让更多ICU患者,以及疼痛患者远离疼痛困扰,享受美好生活。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患者疼痛的缓解

  需要医护团队共同努力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

  以敬畏之心

  做好危重症患者

  疼痛医学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