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有这样的疑问:同样是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症,为什么有的患者需要做内固定(也就是俗称的“打钉子”)有的患者却不需要?甚至有没打钉子的患者疑虑手术是否不彻底,疑虑是否会复发。
来听听骨科脊柱病区副主任医师王志钢跟咱聊聊腰椎“打钉子”的那些事儿。
专业特长:擅长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胸椎管狭窄症以及外伤导致的椎体骨折手术,在脊柱外科手术方面有着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独到见解
什么是“打钉子”?
“打钉子”在临床上称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即从腰椎后方的椎弓根处拧入到椎体内。腰椎相邻的两个椎体、中间的椎间盘以及后方的关节突构成一个节段。固定一个节段需要拧入4枚螺钉,每增加一个节段会增加2枚螺钉。
只打螺钉就可以了吧?
这肯定是不可以的。每一个螺钉置入后,都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之间没有联系,起不到稳定的作用。医生会在螺钉之间使用钛棒或者是钛板进行连接、锁定,使相邻的两个节段成为一体结构。
▲腰椎术后“打钉子”图像
什么情况下需要“打钉子”?
当某个节段出现不稳定,如发生严重的腰椎骨折、中重度的腰椎滑脱症、纠正脊柱畸形等情况时,就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内固定手术。中重度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需要切除较多骨质以充分减压,可能造成该节段不稳定,不得已才需要进行腰椎内固定。对于大多数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髓核突出以及骨质增生导致脊髓神经受压,手术只需要去除致压物,使神经结构得到松解即可,不需要进行内固定。
还有其他选择吗?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脊柱结构、生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对脊柱内固定技术的深入总结,以椎间孔镜、椎间盘镜、通道技术、开窗技术、半椎板减压技术等为代表的微创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旨在将创伤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获得最佳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情况都适合使用微创技术,更不应该以牺牲治疗效果来一味追求微创手术。
▲“钉子”细节图
钉子打得越多越好?
将螺钉拧入椎弓根并用金属棒进行连接、锁定后,这个节段会被牢牢固定,不再产生异常活动,但也因此失去了运动功能。固定节段越多,腰椎活动受影响越大,临近节段会增加活动范围以代偿被固定节段的工作,可能导致退变或者使原有的退变加重,由于“过劳”而产生新的问题。
“打钉子”后能做核磁共振检查吗?
骨外科近几年开展的脊柱内固定手术所采用的螺钉及连接棒均为钛合金材质,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
王志钢主任进一步解释,临床上具体做哪种手术,打不打钉子,医生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发病的部位、有没有椎管狭窄、有没有脊柱不稳定、患者的年龄、工作性质及以后的要求等,都是需要纳入考虑范围的。医生提出治疗方案都是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的、该医生认为最优的方案。患者及家属在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后综合考虑,决定采取哪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