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慢阻肺日,主题是“防控慢阻肺,你我携手行”。今年的慢阻肺日与往年不同,在刚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年—2030年)》中,包括慢阻肺在内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首次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并列成为国家重点防控的四类慢性病。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大约十年前,钟南山院士主持完成的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发病率为8.2%,2018年公布的新的流调数据则显示,慢阻肺在4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3.7%,也就是目前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已达1亿以上。尽管慢阻肺发病率与糖尿病、高血压基本等量,但无论医务人员还是普通市民对慢阻肺都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导致目前就诊的慢阻肺患者90%以上都是中晚期病人,其肺功能严重下降,生活质量难以保证,在治疗上也有很大困难。
曹洁说,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持续两周以上)、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旦患病,将是终生性疾病,只能控住病情不能治愈,早发现早治疗对延缓疾病进程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她提醒40岁及以上人群,如果伴有慢阻肺主要症状,或本人有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等情况,应警惕慢阻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长期吸烟是最大致病因素
烟民慢阻肺患病率为19.3℅
曹洁说,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是气道和肺部的炎症改变了气道和肺部结构,使人感觉“透不上气”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和严重的肺部疾病都会并发慢阻肺。引发慢阻肺的原因很多,其中,长期吸烟是慢阻肺的罪魁祸首。因此,预防和治疗慢阻肺的第一步是远离烟草尽快戒烟。
曹洁说,吸烟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9.3℅,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慢阻肺并没有引起烟民的足够重视。多数病人都是在看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时无意中发现,有的病人直到呼吸困难才来就诊,已经到了慢阻肺晚期。在门诊,曹洁经常能看到一些40多岁的老烟民,一进门就咳嗽、咳痰,有的还气喘,他们都认为自己得了感冒、气管炎,甚至怀疑是肺癌,做了肺功能检查才发现患了慢阻肺。另外,粉尘作业的建筑和装修工人、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的人群、有家族史也是慢阻肺的发病因素,曹洁建议具有这些情况的人要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发现有憋气现象必须到医院排查。
慢阻肺市民知之甚少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是症状
曹洁说,相对高血压、糖尿病,尽管慢阻肺非常高发,也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但该病的知晓率和早期就诊率都很低。多数病人都是在看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时无意中发现,有的病人直到呼吸困难才来就诊,已经到了慢阻肺的晚期。不少患者还出现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肺癌、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肺功能检查是早期发现慢阻肺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也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国家正在推广在基层医院普及肺功能检查,实现慢阻肺筛查和分级诊疗。医大总医院从2018年开展“幸福呼吸”项目,与我市和平区新兴卫生院、南市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展开慢阻肺医生培训、配置简易肺功能检查设备和万名居民慢阻肺筛查,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好效果。
“慢阻肺作为一种慢病除了终身患病外,早期肺功能下降极为缓慢也是重要特点。早期的肺功能损害患者可以耐受,加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长期吸烟咳嗽、咳痰及老年人活动后有点气急都是正常的。这些都是患者忽视慢阻肺,一发现就是中晚期的重要原因。”曹洁说。
她提醒市民,早期发现慢阻肺除高危人群定期做肺功能检查外,关注慢阻肺的主要症状,一经出现积极排查也是早发现早控制慢阻肺的重要举措。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三大主要症状。在疾病早期,咳嗽只是偶然发生,早晨比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都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明显。患者在咳嗽后,通常会咳少量的黏液性的痰,当发生感染时,痰量会增加,常有脓性痰。此后逐渐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为体力劳动时出现,后期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此外,慢阻肺患者还会有喘息和胸闷的全身性表现,有些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等
正规治疗有效控制进展
须长期用药切忌见好就收
曹洁说,慢阻肺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很难痊愈。全球慢阻肺防治指南制定的慢阻肺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运动耐受能力、改善健康状况、防治急性加重、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患者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将能很好地控制疾病进展,确保患者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自身而言,如不及时接受治疗,日常生活将极度受限,比如上楼、散步、购物,甚至是早晨起床后洗漱和穿衣都有困难,直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曹洁说,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慢阻肺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一定要长期维持治疗,切不能见好就收。目前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治疗分别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不同的治疗药物如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等;极重度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还应该接受长期吸氧治疗,或考虑肺部手术。
曹洁还分析了在慢阻肺病人治疗中常存在的认识误区。第一是慢阻肺发病时或症状发作时,才需要治,平时不用治。其实慢阻肺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每天用药控制病情,预防疾病恶化。第二是吸入激素治疗副作用大,不能长期用。实际吸入激素与口服激素不同,激素经口吸入药物直达病变部位,药物副作用小,疗效却大大增加。第三是大多数慢阻肺患者一活动就喘,所以尽量不外出。其实慢阻肺患者只要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大多数可以恢复日常活动水平。
曹 洁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擅长:慢性气道疾病、呼吸危重症及睡眠呼吸疾病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空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