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医技科室  >  PET-CT影像诊断科  >  荣誉展示

荣誉展示

2018-12-20 10:24

  科室运营之初,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将该设备神化以及趋利的做法,高硕教授自觉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向医务人员和患者介绍PET/CT检查的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存在的不足等。带领团队始终坚持检查前充分沟通,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和临床的需求,避免过度检查,并仔细向每位患者和家属介绍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2015年,高硕教授被评为“全国道德标兵”。

  高硕教授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0余人。在督促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和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有较深的造诣,对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影像诊断较为擅长。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天津市重点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0篇,中华系列杂志文章50篇)。

  随着医院人事安排的调整,高硕教授被任命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不再担任PET/CT中心主任职务。陈秋松于2013年正式接替高硕教授,任行政科主任职务。陈秋松主任作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医学博士,继任后将体部肿瘤特别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PET/CT影像诊断作为发展重点,继续带领学科大踏步前进。同年,科室更名为PET/CT影像诊断科。

  PET的发展有赖于正电子药物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正电子药物的发展,因此放射性核素生产和正电子药物制备组的工作为开展临床显像工作提供了基础。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质量控制,每次注射药物前,严格核对药物种类,时刻做到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在建立开展临床显像工作的初期,仅能够生产和使用18F-FDG单一示踪剂。目前,科室作为临床重点专科分子影像实验室,现已能够生产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18F-NaF(氟化钠)、13N-NH3·H2O(氨水)、11C-MET(蛋氨酸)、11C-ACE(乙酸)、11C-CHO(胆碱)、11C-HED(间羟基麻黄素)和 11C-PIB(匹兹堡化合物)等8种示踪剂应用于临床显像以及11C-Raclopride(雷氯必利)、11C -PD153035(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11C -MTO(美托米酯)、18F-S16(Tau蛋白)、及68Ga-DOTATATE(奥曲肽)、68Ga-Exendin-4、68Ga -PSMA(前列腺膜抗原配体)等多种示踪剂应用于科研,很大程度上为扩展PET应用领域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在高硕教授和陈秋松主任等科室领导的带领下,科室的每个成员在完成好临床显像工作的同时,都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之中。多年来科室科研成果丰硕,令人倍感欣慰和自豪,连续两年入选医院“十佳科室”候选名单。科室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天津市高等学校科学发展基金、天津市卫生局项目、天津市卫生局公关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天津医科大学科学基金和天津市卫生局课题各1项,主持和参与天津市科委课题3项,主持天津医科大学科学基金2项。其中,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科技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项目各1项,填补卫生局引用新技术空白4项。在各类杂志上发表文章近百篇,其中SCI收录文章7篇,刊登中华系列杂志文章30余篇、核心期刊文章40余篇。2013年,科室与放射科、核医学科和超声科一起组成影像医学科成功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获得建设经费资助。

  总医院作为一所大学教学医院,教学一贯受到特别的重视。因此,PET/CT影像诊断科自成立伊始,就一直坚持把教学工作作为科室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核医学教研室工作的一部分,教学工作包括承担留学生的英语教学、见习任务,承担学校七年制学生的教学与实习任务,承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承担多名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各类研究人员培训任务,协助或帮助他们完成了毕业论文或课题的任务,承担医学影像与生物医学系的教学任务等。迄今为止,已培养出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科室也在教学方面收获了一定的成绩和荣誉,荣获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和总医院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