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临床科室  >  心血管内科  >  荣誉展示

荣誉展示

2018-12-19 09:40

  1947— 1948 年内科主任吴杰和主治医师林传骧、卞万年、郭仓在临床工作中已注重心电图检查。当时使用的是弦线式心电图机,只能记录双极肢体导联心电图,记录方法是用照相机拍摄。郭仓和林传骧先后在《内科学报》上各自发表心电图论文。1952 年,石毓澍主治医师和丁植梅电工技师对该心电图机导联系统做了改造,增加了单极导联,形成 12 导联记录方式。此后,逐渐有了心电图室。

  1952—1953 年,马英达主治医师为天津市各级医院讲授心电图学的临床应用。在心导管检查工作中,石毓澍及周金台医师做出了卓越贡献。1955 年,石毓澍、李润耀和周金台医师结合文献,从动物实验开始,探讨心导管的诊断技术。1956 年 4 月,石毓澍、周金台和李润耀成功地为一位患先天性室间膈缺损的患者做了第一例心导管检查,证实室间膈缺损的诊断,为心外科成功地实施手术治疗提供了佐证,从此开始了医院心导管检查工作。

  医院 1958 年成立院级心脏血管组,由内科、心外科、儿科、放射科组成,李盛礼任组长,石毓澍和张天惠任副组长,积极开展临床工作和实验研究。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石毓澍从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佩德拉心肌炎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疾病的研究,倡导开展单极心电图检查工作,其中 1958 年与周金台在国内首次发表《大系列急性心内膜下心肌坏死病例报告》,改变了国内关于心肌梗死部位的心电图诊断的概念,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973 年 1 月,周金台医师开展心脏病监护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文化大革命”十年,医院的科研工作几近停滞,但一些专家和有进取心的医务人员,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顶着风浪,继续科学研究。在周金台的带领下,先后与天津市 609 厂和 712 厂、1418 研究所、南开大学物理系等十几个单位合作,研究制造人工心脏起搏器。经过几年工作,成功研制了固定型和按需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经动物实验后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当时的心电图室全面参与了此项工作。1974 年,周金台完成了天津市第一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以后又与 18 所合作,成功研制了达到世界水平的起搏器专用锂碘电池,并于 1977 年在国内率先将以长效锂碘电池为能源的倍压电路 VVI 起搏器和双钢丝绕璜心内膜电极应用于临床。

  1976年6月11日和1977年12月9日分别成功研制钢丝指引的柱状和伞状电极并应用于临床,填补了国内空白(右边2条)

  1977 年 12 月,天津市召开科技表彰大会,会上为周金台颁发“天津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证书。

  《天津日报》1977年12月29日第二版(局部)

  1975 年,开展了平板心电图运动试验。1978 年,周金台主持的锂碘电池起搏器研制与临床应用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研成果奖”,填补了我国此类项目的空白。在 1980 年 5 月 26 日召开的“心脏起搏器及其临床应用鉴定会”上,这一研究成果和钢丝指引的双丝绕璜伞状电极导线一起通过鉴定,并建议批量生产,成为国产心脏起搏器研制的重要里程碑。我国著名心血管病顶级专家吴英恺院士等评委给予了很高评价,全国很多医院的专家教授纷纷发来信函或电报要求提供心脏起搏器和 / 或心脏起搏电极导线。1980 年 12 月,806 型 VVI 心脏起搏器研制及临床应用荣获天津市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 年,在周金台教授的指导下,心电图室率先在天津市开展了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治疗工作。1983 年 9 月,万征作为周金台教授的研究生,在一年时间内,学习并逐渐从承担床旁无 X 线经颈内静脉等途径行临时性心脏起搏术和经胸紧急心脏起搏术,到承担部分单腔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开始成为周金台教授的得力助手。1985 年,周金台教授等研制的 807 型 VVI 起搏器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年心内科成立,石嘉玲任科主任,周金台任学科带头人,冯致英任首任护士长,完善了各项专科护理制度,整顿了护理岗位职责,为心内科的专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科头十年,在赵菁副教授以及苏中、王佩显、王文秀和张桂玲副主任医师等老医生及万征、陈珺和刘维宇等年轻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医院的心血管事业不断发展。科室成立同年,在简陋的设备条件下,周金台带领的研究生团队——于公元、万征、刘维宇、陈元禄、焦月、臧秋澜等医师和仉毓书及王志毅技师开展了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术。周金台等采用系统的心内标测和经导管直流电电击方法,治愈了一例隐匿性四旁道伴前向性房室结三通道引起无休止性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这是世界上首例该病例的报告。周金台教授于 1988 年及 1989 年分别在国内《起搏与心脏》杂志和国际《Journal of Electrophysiology》杂志发表其成果。国际杂志主编给予了很高评价,编委认为其为世界首次报道,并表示祝贺。国内现任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主席及现任中国心律学学会主委对其评价结论为:周金台教授在 1989 年,即在 23 年前在《Journal of Electrophysiology》发表论文,代表了我国临床电生理专业走向世界的开端,将长期激励后辈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引自《金台建瓴》)。该手术的成功使医院心内科的学术地位在国内同行中迅速提高,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6 年 11 月,心血管内科成功主办了“全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术会议”。应周金台邀请,美国《PACE》杂志主编、世界最著名的心脏起搏专家 Dr.Furman 与心脏电生理专家 Dr.Maloney 以及全国专家云集天津市进行全国性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学术交流和植入双腔起搏器手术示范。

  1986年,心内科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降低至 13% 左右。1988 年,超声心动图室引进美国惠普彩色超声诊断仪,开启了对心血管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全面评估的新时代。同期,超声心动图室初步探索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89 年,周金台、贺能树、赵菁、万征、鄢盛尧和黄灿亮等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共完成 33 例患者手术,3 例心包压塞并发症均抢救存活,积累了介入治疗的宝贵经验。1990 年,周金台教授带领研究生郑良荣等应用 Franz 电极导管记录 MAP,研究氯化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机制,并在床旁进行家族性长 QT 伴扭转室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发表在 1992 年美国《PACE》杂志,在国际上首先阐明家族性长 QTU 综合征伴发扭转室速的发病机制与早期后除极有关,并阐明心得安等药物治疗机制,成为世界上揭示“家族性长 QTU 综合征伴发扭转室速触发机制”的第一位报告者,获得《PACE》杂志编辑部的高度认可,并于 1992 年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成果奖。在周金台教授从医 60 年纪念活动上,我国电生理学顶级专家胡大一和马长生致祝贺词称:“研发起搏器,探索长 QT。发扬愚公精神,创建中国心律学伟绩”,对周金台教授的创业和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0年,“冠脉血管内超声及旋磨技术”和“切割球囊支架内再狭窄治疗” 填补了两项天津市空白。2001 年,“声学密度技术在冠心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应用”和“单纯和复加切割球囊术治疗冠心病”填补了两项天津市空白。2002 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三腔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CRT)的临床应用”“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声学密度技术鉴别诊断心包积液与心包脂肪”填补了四项天津市空白。2002 年,万征教授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2003 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衰老过程及相关因素分析”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 年,开展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经历三代人十年磨一剑历程,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团队得到持续发展,成为天津市首家能独立完成 Carto3 和 Ensite2000 两种三维电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的中心,至今蔡衡副主任医师仍是天津市唯一能完全独立实施此类手术的青年专家,并已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Carto merge 技术指引下左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填补了天津市新技术空白。“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在冠心病及心包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获 2005 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 年,“组织多普勒评价高血压患者心房电-机械时间的临床应用”通过天津市科委科研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2009 年,万征教授主持并带领心内科完成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与醛固酮水平的关系”,并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 年,杨振文博士主持各种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和肺血管病介入诊疗,其数量和成功率在天津市名列前茅。心内科在冠心病介入实践中,规范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冠脉内压力监测系统(FFR)、血栓抽吸、远端血栓保护、冠脉旋磨等诊治技术,成就了“四代同堂”的介入梯队。与心血管外科密切合作,使相当多的冠脉旁路移植术适应症患者得到救治。在此基础上,2007 年心内科、心血管外科与相关科室一起组成了总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并获天津市卫生局批准。2008 年,超声心动图室引进飞利浦 IE-33 彩色超声诊断仪,并在同年开展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率先在天津市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导结构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同年,于向东荣获“天津市优秀援藏干部”称号。2010 年,孙跃民教授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徐绍鹏医生荣获“全国卫生援藏工作先进个人”和“天津市优秀援藏干部” 荣誉称号。2012 年,心内科成为首批国家卫计委介入培训基地并开始招收学员。2013 年 7 月,张文娟教授被任命为科室副主任。至 2013 年底,石毓澍、周金台等前辈创建的总医院心血管专业,已组成了国家卫计委认证资质的完整的专业医师团队,科室发展相对全面和均衡,在全市独树一帜。

  2014 年 1 月,孙跃民教授担任心内科主任,张文娟教授为副主任,万征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心内科顺利完成新老交替。孙跃民教授目前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理事,天津市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天津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天津市心脏学会常委兼秘书长,天津市心脏学会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常委。

  2014 年,万征教授获“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2015 年,心内科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门诊病人 17 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 4 800 余人次,手术 5 100 余例,平均住院日为 7 天左右,位列天津市综合性医院首位。以起搏电生理、肺血管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为重点发展专业,带动医、教、研全面发展。房颤射频消融年治疗 327 例,位列天津市第一。开展了心房颤动的左心耳封堵术的新技术。2015 年 5 月,率先在天津市使用心腔内超声指导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获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教育与管理计划”项目实施单位。科室建立科研奖励机制,提高科研水平,2014 年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2014 年 11 月超声心动图室率先在天津市开展右心声学造影筛查并指导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2015 年申请天津市科委基金项目 1 项,参加 8 项国家级课题和 11 项国际及国内多中心研究。2016 年 5 月,心内科第三病区成立并开始收治病人,心内科床位增至 115 张,缓解了科室床位紧张的局面。孙跃民教授连续两次获得总医院“十佳科主任”称号。2015 年心内科获得院级“十佳科室”称号。

  心内科获得2015年院级“十佳科室”及孙跃民获得院级“十佳科主任”称号

  两年来,心内科发表 SCI 收录文章 12 篇。在此期间,召开了“第四、五届天津心脏高峰论坛(冬季)”和“第三、四届晋冀鲁豫-京津心脏联盟学术会议”,承办了天津市多项继续教育项目,促进了天津市大型综合医院与基层社区医院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