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临床科室  >  感染科  >  科室简介

感染科

2018-12-06 11:37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建科之初以收治肝炎、结核、脑膜炎、伤寒、菌痢等传染病为主;上世纪80年代末,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范围做出调整,开始了对不明原因发热疾病和系统性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风湿免疫科,为天津市风湿免疫病诊治奠定了基础。也为天津市的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依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强大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和医疗资源,年门急诊量一直位居天津市首位,2024年8月至今CMI稳定在1.25-1.59,科室位列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传染/感染科华北专科声誉榜天津市第一位。

  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一直是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重要工作和使命担当,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等新发传染病期间,感染科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天津市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以及多项集体和个人荣誉。

  感染性疾病科已实现从传统传染病扩展到感染性疾病诊疗的转型,2012年建成以细菌、真菌和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治、抗菌药物管理、感染防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位一体”的新型感染性疾病科。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感染性疾病科采用“平战结合模式”,实现发热门诊、发热门诊留观室、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联动。历经一个甲子、四代学科带头人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在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和不明原因发热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脓毒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流感染、ARDS、复杂性泌尿系统感染、骨关节感染、EBV继发噬血综合征等疾病上为患者提供了及时、高效、精准的诊疗服务。

  依托总医院强大的学科优势,感染性疾病科积极组织和参与医院和天津市的感染、疑难病MDT,年会诊量达2000余次以上,为患者提供了多学科协作的精准诊疗方案。在接收各大医院转诊患者救治中,到了百姓和同仁的高度认可。

  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积极参与各层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管理工作。现任学科带头人逄崇杰主任兼任国家卫生健康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工作组、真菌病监测网专家委员会和感染控制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写年度《中国抗菌药物管理与细菌耐药现状报告》和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主办的培微计划多期理论学习班(授课)、“四网一会”联动抗菌药物管理和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评价基地项目检查,并多次在国内、外省市和我市抗感染治疗论坛上做专题报告和主持,科室袁双龙主任等积极开展培训和组织参加MDT,科室和医院DDDs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达到低于40DDDs的目标。    在感染防控方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科始终走在了前列。科室主要负责人多年来持续担任天津市预防医学会主委、天津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主任。逄崇杰作为现任主委致力于推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

  感染性疾病科2012年被评为天津医科大学重点临床学科、2020年进入天津医科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2023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感染性疾病科着力打造科室重症监护病房建设,目前有重症监护病床8张,有创呼吸机4台,无创呼吸机2台,高流量湿化氧疗仪9台,血滤机2台,彩超1台,气管镜2套,可开展病毒抗原、核酸检测、气管镜、有创及无创容量监测、BIS镇静深度监测、呼吸机支持和血液净化技术等。感染重症监护病房与综合ICU联动,形成双向转诊制度,使重症肺炎、血流感染、脓毒症等重症感染患者诊治关口前移,保证了患者的及早救治。

  2025年感染性疾病科和医院中医科合作,开展急性呼吸道疾病中西医诊疗,以及重症感染患者中医康复诊疗工作。打造感染性疾病科发展的四位一体+重症感染患者救治+中西医结合+AI的“Pro+”新模式,为国内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天津市感染病诊疗、疫情防控和抗菌药物管理领域的支柱和引领力量,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开拓创新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新模式,为天津市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