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科学研究  >  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2018-09-17 09:46

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

(1)天津市神经损伤变异与再生重点实验室(2004年天津市科委、天津市教委批准)

(2)天津市肺癌转移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2007年天津市科委、天津市教委批准)

校级重点开放性实验室1个

(1)临床医学第一中心实验室 (依托于总医院)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神经损伤变异与再生重点实验室

一、建立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

        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是人类得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中枢,直接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智力水平和生活质量。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九十年代末,美国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诊治费用1200亿美元/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脑血管病、颅脑外伤、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和颅内肿瘤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几大类主要疾病,死亡率居各类疾病的前列;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及人民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有较高的致残率,成为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具备了从基因、蛋白质分子及细胞水平探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技术条件,为寻找有效防治对策提供了全新的途径。近年来,国外除采用上述高新技术积极探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外,已开始进行用亚低温技术、基因干预技术或干细胞技术治疗这些疾病的研究,并已展示出诱人的前景。本实验室建立的目的就是要瞄准国际前沿,积极引进和利用高新技术,并以此为依托,在上述神经系统常见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的研究领域,开展高层次前沿课题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㈠ 研究方向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以“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基础研究”、“基因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神经系统创伤与修复再生的实验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研究”、“神经信息学研究”五个重点研究领域为主攻方向,以颅脑外伤、脑胶质瘤、脑血管病、神经退行变性疾病、癫痫等神经内、外科常见病及疑难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近三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部市级重点基础性项目3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它项目7项,累计实到经费256.2万元;发表论文 149篇,其中:国内138 篇、国外11 篇、SCI收录5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三等奖3、其它奖3项。

    ㈡ 发展目标:

         1. 中期发展目标:在今后五年内,以“十五”“211工程”建设资金为基础,同时申请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积极从不同渠道筹集经费,为最大限度的促进实验室条件和学术梯队建设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逐步完善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建立更加通畅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采取内外联合、多专业、多技术、多学科相互交叉配合,协同攻关的方式,瞄准国际前沿,开展有关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层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继续保持我们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 长期发展目标:在今后十年内,凭籍现有的技术优势和以往的工作基础,以“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应用基础研究”、“基因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神经系统创伤与修复再生的实验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研究”、“神经信息学研究”五个重点研究领域为主攻方向,以颅脑外伤、脑胶质瘤、脑血管病、神经退行变性疾病、癫痫等神经内、外科常见病及疑难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争取使实验室的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并在某些反面有所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过十年的建设,将使本实验室具备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天津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本市组织该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重要基地。

三、人员状况

    ㈠ 实验室主任:于士柱,男,49岁,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病理学专家,现任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病理研究室主任。1997年于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被遴选为天津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2000-2001年赴美国加洲大学太平洋医学中心研究所做分子病理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肿瘤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主要社会兼职:中华神经科学会神经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国际神经病理学会会员,国家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遴选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研究生教材遴选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基础研究咨询、评审专家,中华病理学杂志神经病理专业组特约编委,国外医学肿瘤分册编委,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委,近10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局级课题2项;与他人合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局级课题1项。目前主持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课题1项。已取得天津市级科研成果5项,正在申报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参编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篇在国外期刊发表(被SCI 收录),29篇在国内一级核心期刊发表。培养博士1人,硕士4人,现有在学博士生2人,硕士生2人。

    ㈡ 学术委员会主任:只达石,男,61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天津脑系科中心医院院长、天津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1968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疗系,并于1983年和1991年先后二次赴日本进修神经外科及显微外科,多次到欧美等国家进行考察与学术交流。研究方向为“微侵袭神经外科,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及应用基础研究”,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创建了国内首家世界一流水平的亚低温治疗中心,填补了国内医疗空白,其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社会兼职: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学会副会长,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天津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内6家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等5家杂志编委,卫生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多次主持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攻关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并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和荣誉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1篇在国外期刊发表并被SCI收录,30余篇发表在国内一级核心期刊。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2部,审校书1部。培养硕士6人,现有在学博士生3人,硕士生4人。

    ㈢ 科研队伍人数及结构: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9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者14人,副高级职称者8人,中级职称者13人,初级职称者4人,获博士学位者21人、获硕士学位者11人,有出国留学经历者13人,年龄在五十周岁以下者31人。实验室现有辅助人员6人,其中:有副高级职称者1人、中级职称者5人,年龄在五十周岁以下者5人。

㈣ 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职   务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与学术职务

现工作单位

主任委员

只达石

61

教授、博导、国务院授衔专家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副主任委员

王忠诚

78

  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市神经病外科研究所

浦佩玉

70

教授、博导、国务院授衔专家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委    员

杨树源

70

教授、博导、国务院授衔专家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王鲁宁

53

教授、博导、国务院授衔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老年病研究所

程  焱

48

教授、博导、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于士柱

49

教授、博导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张亚卓

49

教授、博导

北京市神经病外科研究所

鲍圣德

49

教授、博导

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四、基础条件

    ㈠ 实验室场地: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面积1500平方米。

    ㈡ 主要仪器设备:拥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119台套(仪器设备原值总计1680万元),其中:40万元以上者10台套(美国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1台、丹麦PLA脑电图机1台、德国目乐实验用手术显微镜1台、美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台、美国贝克曼毛细血管电泳仪1台、美国贝克曼血气分析仪1台、美国贝克曼脑组织代谢多功能监测仪1台、德国SIEMENS中央监护分析装置1套);20 万元以上者12台套(美国WATERS液相色谱仪1台、美国贝克低温超速离心机1台、美国贝克液闪仪1台、瑞典LKB全套病理实验仪器1套、美国GMS氧含监测系统1台、美国维迪公司高级4道诱发电位系统1套、瑞典GAMBRO血液透析机及水处理1套、德国SIEMENS中央监护分析装置1套、英国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护仪1套、丹麦丹迪肌电图仪+诱发电位1套、美国颅内压监护仪1套、美国惠普多参数监护仪1套);10万元以上者31台套;小型仪器设备66台套。

    ㈢ 依托单位经费投入情况:本实验室依托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在近3年共向我实验室投入建设经费900万元,用于改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购置。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实验中心建设规划

一、实验中心的总体功能、部门设置、使用面积及配套设施的总体要求:

    ㈠ 中心隶属关系和功能:该实验中心为总医院所有,实行课题进入制,面向总医院各科室全面开放,部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还向全校和/或全市医疗机构开放。为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个人和单位提供现有的实验条件和技术支持。

    ㈡ 中心的总体使用面积:中心共占科教楼两层半的建筑空间,总使用面积2535M2

    ㈢ 中心内部门设置、空间分布和占用面积:中心内包括自设的5个研究室和4个大型仪器检查室及院内原有的6个科研机构,各自的空间分布和占用面积,详列如下:

部门名称与空间分布

固定人员编制

占用面积(M2

第一组

中西医结合外科

由学科定

480

内分泌研究所

由学科定

480

神经病学研究所

由学科定

480

普通外科研究所

由学科定

480

影像医学研究所

由学科定

480

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室(含工作人员办公室及皮肤性疾病研究所)

6人

300

实验中心办公室

1人

20

实验中心会议室(兼接待室)

1人

100

男卫生间

15

淋浴室

15

小 计

8人

2850

第二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6人

358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研究室

6人

286

多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室

3人

30

基因芯片与生物信息学技术平台

6人

90

蛋白组学技术平台

4人

75

男工作人员办公室

15

女工作人员办公室

15

女卫生间

16

淋浴室

15

小 计

25人

900

第三组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室

6人

350

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研究室

6人

350

电子显微镜室

3人

75

男工作人员办公室

15

女工作人员办公室

15

卫生间(男女交替使用)

15

淋浴室

15

小 计

15人

835

合  计

48人

4080

㈣ 配套设施的总体要求:

        1.配备中央空调设备:中心整体建筑空间均要求达到24小时恒温、恒湿标准,中心内各部门具体要求详见各研究室部分。

        2.配备层流通风及空气净化设备:根据国家洁净度标准要求,中心整体建筑空间均需24小时通风,并达到生物净化室300级别标准;所有细胞培养室,均应达到生物净化室3000级别标准。

        3.配备通风橱专用空气过滤排风通道:中心内多个实验室需安装通风橱,在通风橱内进行的实验操作过程都产生有毒或强刺激性气体,必须采用有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空气过滤装置的专用排风通道,以避免造成实验室内部及外部环境空气污染。

        4.内装修:

        ⑴ 全部地面应铺设防滑、防酸碱塑胶地板。

        ⑵ 天花板应采用阻燃消音材料吊顶,安装卧式照明。

        5.实验台:应采用阻燃复合材料。

        6.配备上下水管道及有害污水处理系统:中心整体建筑内应配备通畅的上下水管道系统;按照国家环保标准,配备防止病源微生物扩散及其它有害物质污染的污水处理系统。

        7.配备有害有毒物质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各实验室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试验废物,应根据国家环保标准配备必要的有害有毒物质集中收集处理设施。

        8.配备负压抽气体管道设施:中心整体建筑内应配备负压抽气管道,并在各个房间的墙壁和实验台上安装可接软管的节门。

        9.配备应急冲洗设施: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做实验时都接触强酸、强碱及其它有强腐蚀性的化学试剂,一旦由于某种原因溅到或撒到身上,必须立即冲洗。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应在每个实验室安装罩式应急喷淋冲洗喷头。

        10.配备消防安全设施:

        ⑴ 中心整体建筑内应设有确实可靠的消防安全逃生通道。

        ⑵ 中心整体建筑内及各实验室均应安装消防安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灭火装置。

二、人员编制:

        实验中心预计固定人员编制为48人,其中:实验中心主任1人,研究员8人(5人分别兼任5个研究室主任,2人分别兼任基因芯片和蛋白组学技术平台主任),副研究员7人(均分别兼任不同部门技术主管),光学工程师1人,生物信息学工程师2人,实验员28人,实验中心办公室辅助人员1人。人员分布详见个部门工作人员编制栏目,工作人员的遴选标准和要求详见附件1。

三、中心内部门功能、使用面积及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

     ㈠ 研究室:

        1.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室:

        ⑴ 功能和服务范围:该室以不同来源的体外原代培养细胞或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细胞培养、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技术和实验方法(如:核酸的PCR和定量PCR检测,基因的克隆、定位、重组、转染及反义封闭等)作为研究手段。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内相应细胞在生物学行为和遗传学方面有何异常改变;研究导致这些改变的分子机制对细胞代谢、生理机能、增殖、衰老凋亡的调节有何干扰,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作用地位;探讨通过基因干预(基因治疗)和/或化学药物矫正这些调控紊乱,以达到治疗相应疾病目的的可行性。为寻求疾病(尤其是:家族遗传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该室向全院开放,并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其他同志提供实验条件和技术支持。

        ⑵ 固定工作人员编制:研究员1人(兼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人(兼技术主管),实验员4人。

        ⑶ 占使用面积:350 M2

        ⑷ 各实验室使用面积和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

        ①    主任办公室:16 M2;无特殊要求。

        ②    细胞培养室:130 M2(放CO2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细胞专用低温离心机);需打隔断安装空气浴装置,设缓冲区,室内应达到生物净化室3000级别标准(结构如下图),培养室内装地漏。

细胞培养室结构示意图

细胞培

养室-1

16 M2

细胞培

养室-2

16 M2

细胞培

养室-3

16 M2

细胞培

养室-4

16 M2

细胞培

养室-5

16 M2

细胞培

养室-6

16 M2

缓冲间

缓冲间

空气浴

注:总面积130 M2,内墙均采用玻璃隔断

        ③    流式细胞计室:20 M2(放流式细胞计及相关仪器);防尘。

        ④    试剂储存室:15 M2(存放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应安装防盗设施。

        ⑤    天平室:14 M2(放不同称量级别的天平);防尘。

        ⑥    计算机及资料档案室:30 M2;无特殊要求。

        ⑦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30 M2(台式灭菌器、酶标仪、生物显微镜、放低温冰箱、液氮储罐等);应装够插座,地面应设置若干个地漏,装通风橱。

        ⑧    细胞遗传学实验室:30 M2(放染色体制备及染色仪器设备、生物显微镜、显微摄影系统等);应装够插座,地面应设置若干个地漏,装通风橱。

        ⑨    分子遗传学实验室:30 M2(放图像分析系统、荧光显微镜及相关仪器等);荧光显微镜应放在单独隔开的暗室内,暗室按避光要求装修;应装够插座,地面应设置若干个地漏,装通风橱。

        ⑩    基因干预与治疗实验室: 35 M2(放PCR仪、电泳仪、电泳槽、紫外反射透射仪、恒温水浴箱、台式低温高速离心机、台式常温离心机、磁性恒温搅拌器、荧光分光光度计、PH计酸度计、震荡器、普通冰箱等);应装够插座,地面应设置若干个地漏,装通风橱。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⑴ 功能和服务范围:该室的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采用先进的生化检测仪器(如:氨基酸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等)、检测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内生化反应及代谢有何异常改变;另一方面是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如:DNA合成仪、DNA测序仪、PCR和定量PCR等)、检测技术和实验方法(如:基因克隆、重组、转染、反义封闭等),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内生化反应及代谢异常改变的发生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作用地位。为寻求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该室向全院开放,并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其他同志提供实验条件和技术支持。

        ⑵ 固定工作人员编制:研究员1人(兼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人(兼技术主管),实验员4人。

        ⑶ 占使用面积:358 M2

        ⑷ 各实验室使用面积和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

        ①    主任办公室:16 M2;无特殊要求。

        ②    生化分析仪器室-1: 40 M2(放高压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防尘。

        ③    生化分析仪器室-2:35 M2(放血气分析系统、氨基酸分析仪);防尘。

        ④    DNA合成与DNA测序室:40 M2(放DNA合成仪和DNA测序仪);防尘。

        ⑤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及暗室:20 M2 ,中间打一隔断,外间放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内间为暗室;暗室按避光要求装修,内配备上下水管道及相应水槽。

        ⑥    生物安全柜室:14 M2(放生物安全柜);防尘。

        ⑦    低温冰箱及制冰机室:14 M2(放低温冰箱及制冰机);无特殊要求。

        ⑧    细胞培养室:30 M2(放CO2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倒置荧光显微镜等);需打隔断设空气浴装置和缓冲区,室内应达到生物净化室3000级别标准。

        ⑨    试剂储存室:15M2(存放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应安装防盗设施。

        ⑩    天平室:14 M2(放不同称量级别的天平);防尘。

        ?       计算机及资料档案室:30 M2;无特殊要求。

        ?       实验操作室-1:45 M2(放大型冷冻超速离心机、地式低温高速离心机、台式低温高速离心机、台式常温离心机、组织匀浆机、涡流振动搅拌器、可调恒温恒速空气浴摇床、低温振动培养箱、可调恒温烤箱、恒温恒湿培养箱、干燥箱、生物显微镜等);应装够插座,地面应设置若干个地漏,安装通风橱。

        ?       实验操作室-2:45 M2(放酶标仪、荧光分光光度计、PH计酸度计、超纯水制备系统、震荡器、PCR仪、电泳仪、电泳槽、紫外反射透射仪、恒温水浴箱、普通冰箱、微波炉、台式灭菌器、磁性恒温搅拌器等),应装够插座,地面应设置若干个地漏,安装通风橱。

        3 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研究室:

        ⑴ 功能和服务范围:

        该室主要是以不同来源的人和实验动物模型的手术切除或活检组织标本及尸体解剖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和实验方法作为研究手段。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组织器官的解剖学改变,光镜下组织和细胞结构的改变,电镜下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程度及其调控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及其它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编码蛋白在细胞内定位的变化。以便从宏观®微观®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内的形态学变化和发生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作用地位。为寻求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该室向全院开放,并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其他同志提供实验条件和技术支持。

        ⑵ 固定工作人员编制:研究员1人(兼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人(兼技术主管),实验员4人。

        ⑶ 占使用面积:350 M2

        ⑷ 各实验室使用面积和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

        ①    主任办公室:16 M2;无特殊要求。

        ②    计算机:15 M2;无特殊要求。

        ③    天平室:14 M2(放不同称量级别的天平);防尘。

        ④    会诊室:30 M2(放生物显微镜等);无特殊要求。

        ⑤        集体阅片及示教室:30 M2(放多头显微镜,显微投影装置等);无特殊要求。

        ⑥        取材室-1:15 M2;墙壁贴瓷砖,设水泥取材台,安装地漏和独立下水道,安装专用排风装置。

        ⑦        取材室-2:15M2;墙壁贴瓷砖,设水泥取材台,安装地漏和独立下水道,安装专用排风装置。

        ⑧    病理技术室-1:30 M2(放重型大切片机、冰冻切片机、冰冻切片和大切片染色用相关仪器设备、液氮储罐等);应装够插座,地面应设置若干个地漏,装通风橱。

        ⑨    病理技术室-2:30 M2(放组织脱水机、石蜡包埋机、石蜡切片机、可调恒温水浴箱、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用相关仪器设备、温箱、恒温恒湿孵育箱、普通冰箱、生物显微镜等);应装够插座,地面应设置若干个地漏,装通风橱。

        ⑩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30 M2(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仪器和相关设备、震荡器、微波炉、恒温恒湿孵育箱、普通冰箱、生物显微镜等);应装够插座,地面应设置若干个地漏,装通风橱。

        ?      分子病理学实验室:30 M2(放原位杂交用仪器和相关设备、PCR仪、电泳仪、电泳槽、紫外反射透射仪、PH酸度计、磁性恒温搅拌器、台式低温高速离心机、台式常温离心机、恒温恒湿孵育箱、普通冰箱、生物显微镜等);应装够插座,地面应设置若干个地漏,装通风橱。

        ?      图像分析及多功能显微镜室:20 M2(放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多功能万用显微镜及相关配套设施等)该室所有仪器设备均必须在暗室内操作,整个实验室均应按暗室避光要求装修,防尘。

        ?      切片、蜡块及档案资料存放室:30 M2;(放切片存放柜、蜡块存放柜、档案资料柜等);蜡块存放柜和档案资料柜均应采用轨道可移动式。

        ?      大体标本存放及展览室: 30 M2(放大体标本展示柜等);无特殊要求。

        ?    试剂储存室:15 M2(存放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应安装防盗设施。

        4.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研究室:

        ⑴ 功能和服务范围:该室的功能主要是以临床病人和实验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先进的生理机能检测仪器作为研究手段。开展心脏机能和电生理活动、呼吸机能、神经电生理活动、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胃肠道动力学、骨力学和运动行为及眼科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分析生理与病理状态下,机体上述机能活动的变化和差异,了解其发生的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作用地位。为探讨相关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手段提供实验依据和奠定基础。该室向全院开放,并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其他同志提供实验条件和技术支持。

        ⑵ 固定工作人员编制:研究员1人(兼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人(兼技术主管),实验员4人。

        ⑶ 占使用面积:286 M2

        ⑷ 各实验室使用面积和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

        ①    主任办公室:16 M2;无特殊要求。

        ②    胃肠动力学实验室:20 M2(放16道生理信号分析系统、反渗透水系统等);防尘。

        ③    心脏生理室:35 M2(放心脏生理研究用仪器设备);防尘。

        ④    呼吸生理室:40 M2(放呼吸生理研究用仪器设备);防尘。

        ⑤    神经生理室-1:30 M2(放多导脑电图仪);应安装抗干扰屏蔽装置,防尘。

        ⑥    神经生理室-2:20 M2(放肌电图仪);防尘。

        ⑦    神经生理室-3:30 M2(放诱发电位仪);防尘。

        ⑧    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实验室:30 M2(放多普勒脉冲血流仪、血液流变学研究用仪器及相关设备);防尘。

        ⑨    骨力学实验室:35 M2(放骨力学研究仪器设备);无特殊要求。

        ⑩    眼科生理室:15 M2(放眼科生理研究仪器设备);无特殊要求。

        ?      试剂储存室:15 M2(存放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应安装防盗设施。

        5.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室 (含皮肤性病研究所):

        ⑴ 功能和服务范围:该室的功能主要是以临床病人和实验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先进的微生物、免疫学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研究手段。开展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菌和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及化妆性皮炎等方面的研究。了解其发生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作用地位。为探讨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有效治疗手段提供实验依据。该室向全院开放,并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其他同志提供实验条件和技术支持。

        ⑵ 固定工作人员编制:研究员1人(兼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人(兼技术主管),实验员4人。

        ⑶ 占使用面积:300 M2

        ⑷ 各实验室使用面积和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

        ①    主任办公室:16 M2;无特殊要求。

        ②    工作人员办公室:16;无特殊要求。

        ③    免疫学实验室:30 M2(放酶标仪、免疫荧光染色仪器和相关设备、PH酸度计、低温微波炉、普通冰箱等);应装够插座,地面应设置若干个地漏,装通风橱。

        ④    荧光显微镜暗室: 14 M2(放荧光显微镜);按避光、防尘要求装修。

        ⑤    细胞培养室:30 M2(放CO2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需打隔断设空气浴装置和缓冲区,室内应达到生物净化室3000级别标准。

        ⑥    病毒学实验室:30 M2(放PCR仪、电泳仪、电泳槽、紫外反射透射仪、磁性恒温搅拌器、台式低温高速离心机、台式常温离心机、超纯水制备系统、台式灭菌器、普通冰箱、液氮储罐等);防尘,安装防污染独立下水道,装通风橱。

        ⑦    天平室:14 M2(放不同称量级别的天平);防尘。

        ⑧    试剂储存室:15 M2(存放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应安装防盗设施。

        ⑨    细菌与真菌实验室:50 M2(放可调恒温恒湿孵育箱、可调恒温水浴箱、常规细菌和真菌染色用相关仪器设备、可调恒温恒速空气浴摇床、可调恒温烤箱、干燥箱、生物显微镜、普通冰箱等);防尘,安装防污染独立下水道,装通风橱。

        ⑩    化妆性皮炎实验室:45 M2(放化妆性皮炎研究及检测设备),无特殊要求。

        ?      皮肤性病研究所:20 M2;具体要求由研究所自己决定。

        ?       皮肤性病研究所计算机及资料档案室:20 M2;无特殊要求。

    ㈡ 大型仪器检测室:

        1.多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室:

        ⑴ 功能和服务范围:进行各种组织、体外培养细胞及其它生物样品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向全院、全校及全市医学科研机构开放。

        ⑵ 工作人员编制:室主任1人(由中心主任兼),技术主管1人(兼光学工程师),实验员2人。

        ⑶ 使用面积:30 M2

        ⑷ 使用面积分配和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

        ① 共聚焦显微镜室: 30 M2(放多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室);附设避光装置、防尘。

    2.电子显微镜室:

        ⑴ 功能和服务范围:进行各种组织、体外培养细胞及其它生物样品的超微结构观察;向全院、全校及全市医学科研机构开放。

        ⑵ 工作人员编制:室主任1人(由中心主任兼),研究员1人,由共聚焦显微镜室技术主管兼该室技术主管和光学工程师,实验员2人。

        ⑶ 使用面积:75 M2

        ⑷ 使用面积分配和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

        ①    研究员办公室:15 M2;无特殊要求。

        ②    电镜室: 30 M2(放电子显微镜);附设避光装置、防尘。

        ③    超薄切片制片室:15 M2(放超薄切片机及超薄切片染色用仪器设备);防尘。

        ④    电镜照片冲洗暗室:15 M2(放电镜照片冲洗及放大设备);要求严格避光、防尘。

    3.基因芯片与生物信息学技术平台:

        ⑴ 功能和服务范围:进行各种组织、体外培养细胞及其它生物样品的基因芯片检测与分析;向全院、全校及全市医学科研机构开放。

        ⑵ 工作人员编制:研究员1人(兼室主任),副研究员1人(兼技术主管),生物信息学工程师2人,实验员2人。

        ⑶ 使用面积:90 M2

        ⑷ 使用面积分配和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

        ①    主任办公室:15 M2;无特殊要求。

        ②    基因芯片制备室:30 M2(放基因芯片制备及杂交用仪器设备);附设避光装置,防尘。

        ③    基因芯片扫描检测室:15 M2;(放基因芯片扫描检测用仪器);附设避光装置,防尘。

        ④    生物信息学室(与蛋白组学技术平台共用):30 M2(放生物信息学分析用仪器);防尘。

    4.蛋白组学技术平台:

        ⑴ 功能和服务范围:进行各种组织、体外培养细胞及其它生物样品的蛋白组学检测与分析;向全院、全校及全市医学科研机构开放。

        ⑵ 工作人员编制:研究员1人(兼室主任),副研究员1人(兼技术主管),实验员2人。

        ⑶ 使用面积:75 M2

        ⑷ 使用面积分配和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

        ①    主任办公室:15 M2;无特殊要求。

        ②    蛋白质样品制备与分离室:30 M2(放蛋白质样品制备与分离用仪器设备);防尘。

        ③    质谱室: 30 M2(放飞行质谱仪);附设避光装置、防尘。

    ㈢ 附加说明:

        国家放射学管理条例对放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放射性废物及污水的处理均有特殊要求,不适合与普通实验室放在一起,需另行安排合适的场所。

四、中心的运行管理办法及实验室规章制度:详见附件2、3。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实验中心工作人员的遴选标准和要求

,(附件-1)

1.德才兼备、爱岗敬业是本实验中心工作人员入选的首要条件, 这方面优秀人才选择得当是保证仪器设备发挥最佳作用的必备前提。

2.工作人员的招聘实行竞争上岗,对即将进入本实验中心从事仪器设备操作、管理及维护保养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

3.应聘后的工作待遇由医院决定,原本院其他科室应聘人员必须与原科室脱钩,不得兼职,应聘人员有3个月的试工期,此期间可双向选择是否继续。

4.进入本实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自己出色的工作为来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5.从事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和操作的专门负责人,必须具有专业对口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40岁以下(男女不限),并在上岗前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待其充分了解他所负责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及保养方法后方能上岗,有从事相应大型仪器使用经验者优先。

6.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除设置1名高层次管理和操作人员专门负责外,还同时配有1~2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年龄35岁以下(男女不限),经过专门培训后的技术人员协助仪器设备负责人共同工作。

7.从事小型仪器设备管理和操作的专门负责人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男女不限),并在上岗前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待其充分了解他所负责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及保养方法后方能上岗。

8.实验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自觉严格遵守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实验中心主任及所在实验室主任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不搞优亲厚友,不搞不正当交易。

9.对违犯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不安心工作者,视情节轻重予以相应行政纪律处分,直至调离工作岗位;对于无视操作规程,因野蛮操作造成仪器设备人为损坏及其它经济损失者,一经查明除调离工作岗位外,还要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作出适当赔偿。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实验中心仪器设备运行管理办法

(附件-2)

1.为贯彻执行我校“211工程”建设中少花钱、多办事,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全校整体水平迅速提高的指导思想,总医院实验中心拥有的全部仪器设备实行专管共用,面向全院开放,提供,,优质服务,以达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的目的。

2.总医院实验中心拥有的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在保障优先为本院重点学科人才培养计划及重点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还要向全校开放,并提供优质量服务,使其在促进天津医科大学医、教、研整体水平提高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3.凡科研人员(包括本院、本校)需使用本中心所属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时及本院科研人员需使用本中心所属中小型仪器设备时,必须提前向中心提出申请,并由中心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使用时间,以保障仪器设备使用保养两不误,既有利于充分提高其使用率,又有利于提高其完好率和适当延长其使用寿命。

4.凡本院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其它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及本院重点学科的科研任务,需要使用本中心的仪器设备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优先安排。

5.本中心实行专管共用的所有仪器设备,在使用时所需的实验和测试用消耗性材料及试剂必须由使用者自备;需要自身耗材的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在使用时根据耗材的造价和使用机时多少适当收费。

6.任何个人和单位来本中心进行科研工作,必须签署书面协议,根据中心科研人员的参与程度,明确规定那些项目所得成果应与中心共享。不需与中心共享者,应在成果鉴定和公布时注明其研究在本中心完成,以便体现该中心在提高我校科研水平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7.中心维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日常费用(包括仪器设备运行必需的基本消耗品支出及维修保,养费用)由“211工程”建设专款及总医院共同支付。

8.建立中心仪器设备使用档案和记录实验研究所得成果的鉴定水平、获奖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的技术档案;各实验室必须每天详细记录承担科研任务的工作量、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和使用机时等有关资料,并于每月底将这些数据、资料汇总后详细记入中心的技术和仪器设备使用档案,以此作为中心运行情况及仪器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是否达标的考核依据。

9.积极配合设备管理和维修部门,做好中心所属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使其完好率和使用率达到最佳水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实验中心工作管理制度

(附件-3)

1.该中心的人员和仪器设备管理实行逐级负责制,即中心主任向院领导负责,各实验室主任向中心主任负责,各实验室工作人员向所在实验室主任负责。

2.中心各室的工作人员由各室主任通过医院招聘,如果室主任对所聘工作人员的工作不满意可以向医院领导提出对其解聘;各实验室人员的收入与工作量挂钩,多劳多得。

3.在中心主任领导下设置仪器设备管理小组,聘任组长1人,由该组负责整个中心所有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及规范化管理工作, 以保障中心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均处于最佳状态。

4.各实验室聘任技术主管1人,集体负责各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及维护,各种消耗材料的保管与分发。

5.所有仪器设备均要编写中英文操作规程、工作方法及对消耗性材料测算和常规测试项目的具体要求等规定。

6.每台仪器设备均要设精通该仪器设备工作原理、性能和操作技术的专人负责操作和测试工作的具体管理。

7.外来人员进入中心工作和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由仪器所在实验室的仪器专管人员进行示范操作,待其确实已掌握操作技能后方可独立上机操作,并由专管人员监督使用,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测试工作只能由本中心专管人员操作完成,外来人员不得独立上机。

8.每台仪器设备均要设置使用记录,使用人员必须据实认真填,写使用机时及仪器设备运行情况的详细记录,作为以后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的重要参考依据,不执行者将给予处罚。

9.无论是中心工作人员还是外来人员,均须严格遵守中心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因违章操作造成仪器设备的人为损坏及其它经济损失时,必须查明责任,按中心规定对责任人予以相应处罚,并根据具体情况要求作出适当经济赔偿。

10.总医院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凡在保修期内的由厂家负责,超过保修期的仪器设备由总医院设备维修部门负责。

11.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建全中心的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制度及防范措施。

12.中心实验室每月作工作小结,每季度向医院领导汇报一次。遇重大情况随时报告请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建设规划

一、属关系和功能:

        该中心为总医院所有,实行课题进入制,面向总医院各科室全面开放,为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个人和单位提供现有的饲养条件和技术支持。

二、人员编制:

        以动物中心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饲养各种动物3000只为例,需要配备各级人员8名,其中:动物中心主任1名(可由高级动物饲养师或兽医师兼任)、兽医师1名、设备工程师1名、各级动物饲养师3名、清洁员3名。

三、占用面积:中心共占科教楼1层的建筑空间,总面积1000M2

四、配套设施的总体要求:

        1.动物实验中心的位置:动物实验中心易产生异味,应将其设置在既有良好通风环境,又对其它楼层影响较小的空间位置。如将动物实验中心放在科教中心大楼的顶层,既能满足上述条件,又便于空气净化和温湿度调节,缺点只是不利于动物尸体和垃圾的处理。

        2.配备空气调节系统:动物实验中心的整体建筑空间内,应配备能保证24小时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系统;各动物室内应具有根据不同动物的需要调节温度、湿度的能力,还要求每小时换气4~8次时室温波动范围≤±0.5oC。

        3.配备层流通风和空气净化系统:动物实验中心的整体建筑内,应设确实有效的24小时层流通风设备和空气净化系统;根据国家洁净度标准,动物中心整体建筑应达到生物净化室300级别,特殊动物室、裸鼠室应以达到生物净化室3000级别。

        4.门窗要求:动物实验中心的整体建筑均应安装可开启式密闭窗户,外檐及中心内主要门口均应安装自动开启式电动玻璃门。

        5.内装修:

        ⑴ 全部地面应铺设防滑、防酸碱塑胶地板,动物室内应安装中央地漏。

        ⑵ 天花板应采用阻燃消音材料吊顶,安装卧式照明。

        ⑶ 墙壁贴瓷砖。

        6.实验台:应采用阻燃复合材料。

        7.配备上下水管道及有害污水处理系统:中心整体建筑内应配备通畅的上下水管道系统;按照国家环保标准,配备防止病源微生物扩散及其它有害物质污染的污水处理系统。

        8.配备冲洗消毒设施:中心内应配备动物笼、饮水瓶、试验手术器械等的冲洗消毒设施。

        9.配备动物尸体集中收集处理设施:中心内应配备动物尸体集中收集、冷藏和处理设施。

        10.配备废弃物及垃圾处理设施:中心内应配备符合环保标准的废弃物及垃圾处理设施。

        11.配备工作人员生活设施:应设置工作人员办公室、更衣室、男女卫生间及淋浴间。

        12.配备消防安全设施:

        ⑴ 中心整体建筑内应设有确实可靠的消防安全逃生通道。

        ⑵ 中心整体建筑内及各实验室均应安装消防安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灭火装置。

五、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

     1.动物室的布置:

        ⑴ 外准备间

        ⑵ 内准备间

        ⑶ 清洁走廊

        ⑷ 动物手术室和观察室

        ⑸:动物饲养室:

        ① 动物饲养室的分类:动物饲养室包括:小鼠室、大鼠室、裸鼠室、豚鼠室、地鼠室、兔室、猫室、灵长类大动物室。偶蹄类、两栖类、爬行类和禽类等实验动物须另选地方建立动物房,不放在该中心内。

        ② 动物饲养室的基本设施:动物饲养室的基本设施包括:动物笼、动物笼架、动物饮水系统、饲料供给系统、室内喷淋和冲洗设施及相应简单动物试验用实验台。

         ⑹ 污物走廊

         ⑺ 动物检疫系统:动物检疫室、动物隔离室及相应的动物笼、动物笼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