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程

2018年09月14日   作者:




1.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名师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订我院“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一、“名师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用素质教育的要求,引导教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大力推进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名师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医院每年评选一次,具体评选时间待定。

(二) 教研室要为“名师工程”的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为“名师”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三) 开展“名师工程”要面向全体教师,通过“名师工程”的建设,打造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我院整体教师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 以“名师工程”建设为龙头,以中青年教师为培养重点,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五) 教学“名师”的评选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选。

(六) 对评选出的教学“名师”要加大奖励力度。

三、教学“名师”评选范围:

(一)评选范围仅限本院在编教师。

(二)凡担任我院研究生课程、本科课程和留学生课程的教师均可报名参评。

四、教学“名师”评选条件:

(一)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协作精神;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 受聘教授职务,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坚持讲授临床理论课程,为人才培养做出过重大贡献。

(三)在从事人才培养工作单位的同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学术造诣高。

(四)主讲课程在全国同领域内有较大影响,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优秀。

(五) 努力从事主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授课水平,为教学梯队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五、教学“名师”评选程序和方法:

(一)          院级教学“名师”的评审工作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凡符合上述条件的教师自愿报名参评。

(二)          教师本人须填写名师评选申报表。

(三)          由教研室进行初评,评选出一名优胜者参加院级评审。

(四)          教学处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参评教师材料进行评审。

(五)          凡通过院专家评审的教师,须要准备30分钟的讲课内容,进行现场讲授(含教学查房),并回答专家组提出的相应问题。

(六)          根据综合评价获得最高分数者为与院级教学“名师”。

(七)          教学处对评选出的院级教学“名师”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予以确认,同时给与相应的表彰与奖励。

(八)          凡被评为院级教学“名师”的教师方有资格参加校级教学“名师”的评审。

2.教学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知

为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工作将开始进行。结合我院名师工程建设工作的情况,医院决定在4月底前评选出院级名师3人,在此基础上再评选出1名上报学校,参加校级评选。具体安排如下:

一、     评选范围:

凡承担本科教学工作,长期在临床教学一线的教师均可参加评选。

二、     评选步骤:

(一)        凡符合条件的教师,本人向教研室提出申请,由各教研室择优推荐1人报教学处。

(二)        教师本人填写推荐表及相关资料,具体要求见附件7。

(三)        教研室于4月26日前将推荐教师材料报教学处,4月28日院专家组评审,推选出1名报学校参加市级评审。

三、     奖励办法:

本次名师评选院级3名,获奖教师将由医院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3.教学名师奖评选标准

评选项目

分值

评选内容

1.教师风范与教学经历

10

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事业心强,富有创新协作精神;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为人师表。受聘教授职务。

2.授课情况与教学水平

授课情况

10

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坚持连续3年以上(含3年)讲授基础课程。

教育思想与教学内容

5

教育思想先进,符合时代要求;课程内容安排合理,条理性强,符合认知规律;能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教学内容能与国际同类课程媲美,信息量大;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教学艺术与方法

5

因材施教,方法灵活;课程讲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创新熏陶;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与应用,科学、合理、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好,有自己研制的多媒体课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文授课部分使用普通话。

教学成就

10

主持过重大教改项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做出重要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发表多篇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或出版具一定影响的教改教研专著。

教材建设

5

自编、主编高水平、有特色、版本新的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教学效果

10

教学效果好,主讲课程在全国同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在国内起到示范作用;学生评价优秀。

3.教学梯队建设与贡献

10

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重视教学队伍建设,作为课程主持人或主讲教师对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形成本校该领域教学的历史地位做出重要贡献。

4.科学研究与学术水 平

学术地位

10

学术造诣高,在同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科研能力

10

主持或承担多项高级别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多,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特殊学科的,酌情考虑)。

学术成就

10

出版多部科研专著或发表多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的学术意义或社会经济效益大。

5.外语水平

5

有用外语发表的学术论文,外语交流能力强,能使用外语讲授课程知识要点(特殊学科的,酌情考虑)。

4.国家级教学名师——吴恩惠教授

吴恩惠,男,1925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1948年11月辽宁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学士学位。

1972年任放射科主任,1981年任副院长,1984年任院长。现任教授、名誉院长。

现受聘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教材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放射学杂志等15种临床医学刊物的顾问编委、资深编委或名誉主编。于1988年遴选为北美放射学会荣誉会员(当时世界仅有33位)。

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级师德标兵(2006),天津市“十佳”医生(2006)、天津市“师德标兵”(2003)、天津市优秀教师(2003)、天津医科大学伯乐奖(2003)、天津市优秀科技

工作者(1994)、天津市卫生局伯乐奖(1993)、天津市优秀卫生工作者(1989)、天津市先进教师(1977)、天津市市级劳动模范(1978,1977,1959,1958)。

五十年代开始神经放射学的科研、医疗、教学工作,并把脑瘤和脑血管疾病作为重点。

1985年主编的《头部CT诊断学》是这一研究的系统总结,是我国第一部CT诊断学专著,荣获国家教委199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1995年再版。第二版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之后又参与主编出版了《磁共振诊断学》一书。共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至1964年发表论文30余篇,多为国内首次报导并为众多作者引用。国人颅骨径线参数直至现在仍是国内唯一的一组参数。为教科书及参考书所引用。1962年编著的《颅脑X线诊断学》是这一研究的系统总结,是我国第一部神经放射学专著,被评为1949~1977年天津市重大科研成果。十年动乱期间,在极其困难条件下仍完成了《颅脑五官X线诊断学》的书稿,并于1978年出版。八届三中全会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短短的几年就发表论文30余篇,极大促进了我国颅脑疾病的诊断工作,于1984年后发表论文有12篇为SCI收录,被引用30余次,其中一篇“听神经瘤的CT诊断”被国外学者引用15次。总计发表论文200余篇。

出版专著(译著等)32部。主编有《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英汉医学放射学词汇》和《中华影像医学》大型高级参考书等医学专著共15部,均为国内首次出版的这一领域的参考书。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由第一版至第六版的主编,第五版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的《医学影像诊断学》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医学教育相当重视。50年代主持两届放射专科学校工作,亲自制订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并亲自讲授。两届毕业生大都成为放射科的主任。1984年积极推动与参与了创办为国家教委批准的第一个医学影像学系,20年来已培养出800多名专业人材。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较大医院任职,一些人继续攻读学位,获硕士或博士学位。主持举办了多个继续教育学习班。80年代初的全国CT学习班和介入放射学学习班,在国内都是首次。1978年和1984年分别批准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已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5名均毕业并获得学位,其中5人已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倡导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化、规范化沿用至今,成为他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年轻人尽快成长,70年代将年轻教师送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80年代开始为年轻人创造条件到国外学习,先后有数名年轻教师被派往德国、意大利、美国等进修学习,他们已经成为了学科的骨干。爱才、惜才,不遗余力的为年轻人铺路,发挥每一个年轻人的特长,不断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神,已经成为他学科的传统。经过五十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年龄、学位和职称分布合理的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后继有人。

5.天津市教学名师张云亭教授

张云亭同志是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教师,博士,教授,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6年,执教27年。任教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工作第一线,从事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

张云亭同志作为一名教师,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三个层次课程,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认真备课,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即使是实践教学,也同样对待,精心准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每天早晨从7点钟开始总能看到他在办公室忙碌的身影,在教学中,他是严师,绝不允许那个学生弄虚作假,每到学生毕业时,他每天工作近20小时为学生批改论文,直至标点符号都准确无误。2006年,他在批改论文过程中,胆囊炎发作,但他置自己的病痛不顾,注射了止痛药物后又继续工作。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学生们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学生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在生活中,他又是慈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他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生活情况,遇到那位学生有困难他会全力相助。

他深知教材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教学和临床的需要,积极编写教材和专著,近几年来主编各种专著共计9部,参加编写4部,其中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200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

张云亭同志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共进行三项教学与教改的研究,主持国家教育部教研项目“普通高等学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办学质量监控研讨”;天津市课题“二十一世纪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天津医科大学教学改革课题“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改革”,2005年“医学影像学培养模式”获天津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诊断学”获天津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优秀奖,这些教学成果的实施,对于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同时兼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影像学教育分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目前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不仅仅在天津,而且在全国有很好的声誉。由张云亭教授任课程负责人的《医学影像诊断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张云亭同志作为“九五、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的学科负责人,带领全体人员全面、超额、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教师队伍。主体教师队伍中具有博、硕士学历的人员占55.6%,使影像医学学科成为国内培养高层次影像医学人才的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制定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的培养制度,改革放射科目前按检查方法分组的方法,依据国际标准将诊断组按“头、胸、腹、骨”进行分组,使年轻教师能在临床实践中充分掌握每一系统的各种影像表现,成为全科人才。为年轻教师创造条件到国外学习,先后有数名年轻教师被派往美国、日本等进修深造,他们已经成为了学科的骨干。爱才、惜才,不遗余力的为年轻人铺路,发挥每一个年轻人的特长,不断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神,已经成为我学科的传统。

在科研方面张云亭同志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01年以来参加与主持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部级课题12项。到2006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6项,其中著作《头部CT诊断学》(第二版)获国家科技进步科技著作三等奖。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在中华放射学杂志发表论文32篇,SCI收录8篇,主编、参编著作及课件24部。

张云亭同志不但出色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培养硕士研究生32人,23人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25人,13人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2003~2005年度培养博士研究生中有三篇获天津医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每年学校评选五篇,每年有一篇)。

张云亭同志除了完成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他同时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天津医学会理事,天津市图形图像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政协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等15种杂志的副主编、编委和审稿专家。

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教师,总是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奉献,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放在首位。作为医学影像学系的主人,他深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上好课的同时,还时刻注意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他以自己治学严谨、讲课认真、工作勤奋、待人诚恳、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和老师。在学习中,张云亭教授是一位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好评。2001年度评为天津市教委优秀党员,2006年天津医科大学和总医院优秀党员。2002年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奖。2006年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同年天津医科大学首届“德业双馨”“十佳”教师。

张云亭同志在过去的岁月里,为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的建设和发展,为天津市的医学影像学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5.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名师颜华教授

一、个人简历

颜华,男,1965年8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是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眼科教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眼科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从医、执教19年。历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曾留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眼科。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现任中华眼科学会第七、八、九届委员,中国眼科医师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眼科学》(案例版)副主编,五年制第七版统编教材《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自编英文教材《OPHTHALMOLOGY》主编,卫生部《眼内手术基本操作技术》视听教材主编,《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天津医药》、《美国中华眼科杂志》编委,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曾获天津市市级优秀教师,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教育优秀教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优秀教师并获得英语教学比赛第一名,天津医科大学德高医粹青年先锋奖,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主持编写摄制卫生部《眼内手术基本操作技术》视听教材,获天津医科大学视听教材教学成果优秀奖。连年圆满完成五年制、七年制及国际学院眼科学教学、双语教学和临床实习任务。其中国际学院眼科学课程被评为天津医科大学英文精品课,《眼科学》被评为天津医科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在教学中重视教学改革,善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特别提出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灵活,获得学生普遍欢迎。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4名。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和梯队建设,倡导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化、规范化、个体化,发挥年轻医师特长,已建成一个年龄、学位和职称分布合理的教师队伍,得到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主持各级科研课题近20余项,包括国家级课题1项,部级课题4项,天津市科委课题1项,天津市卫生局课题3项。填补天津市新技术空白项目10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70余篇,SCI收录5篇。著作11部。

6.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名师邵宗鸿教授

邵宗鸿教授简介

     邵宗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及血液病医院内一科主任;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及国家211工程中心实验室主任。曾于1989年~1992年、1998年~1999年两次赴美学习(Miami 大学医学院、North Carolina 大学医学院);现兼任《中国真菌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常委兼红细胞疾病学组组长、天津血液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血液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CSCO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国输血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美国血液学会会员及《Blood》特约海外审稿人。主/参编10余部血液学专著和全国《内科学》统编教材,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文章被SCI收录。擅长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出凝血疾病及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等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996年当选为天津市青联常委;曾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先进个人,荣获天津市十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连获天津市“九五”、“十五”立功奖章,2007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

相关新闻:

新闻[020001988]中模块[020001988.down]的模板内容为空!